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82:同性恋会障道,其角度跟男女是一样的,佛的律学里是不允许的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楞伽经(三)06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f0763ho5zs4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三)06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所以,官想要越当越大,他因为认为这个是真实的东西,钱越赚越多,他认为这个是真实的东西,但是话讲回来,官当大,不见得不好,有钱也不见得不好,问题是看你怎么用,要官当得很大来利益众生、度众生,引导众生入于菩提,那不得了,官大,力道大啊,对不对?就像阿育王,一道命令下去,全国都建那个塔,这个阿育王,这还得了,势力大,做的功德力道大,为什么?我是国王,一道命令下去,所以官大,不见得不好,但知道这还是虚空花,钱多也不见得不好,看你怎么用?因此我们内心里面了解万法如虚空花,本来就不实在的东西,那么也没有来去、生灭、增减,那么这一颗真如自性心就是无价之宝,诸位,内心没有安祥没有智慧,幸福无从建立啦!

我们每一个人不是在追求幸福快乐吗?内心不够安祥,智慧不够,你的幸福怎么建立咧,所以佛陀讲的那一句话,我们老生常谈,还是值得重复,这全世界,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,可是没有人真正了解快乐是什么。再一遍,佛陀讲的,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跟快乐,但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,真正的幸福跟真正的快乐是什么?哎呀,一针见血,一针见血啊!摄受及所摄,“摄受”意思就是能取之心,本来就空,以及所摄取的境界,还是空,能摄取的心、妄想心本来就空,所摄取的境还是本来就空,则能舍离迷,迷惑,“惑”就是迷惑,“乱”就是痴乱,因为愚痴而心里乱,所以一个没有智慧的人,他的心就是乱,就是困惑,哎呀,师父,我的心怎么这么乱?就是迷,师父,我怎么内心里面老是烦恼摆不平啊,心怎么颤动不已,我知道那个是假相就是没办法,因为智慧力不够,三昧力不够,表示你的内心里面的迷惑、痴乱还没有安定,这种还是内心里面的深处的妄见还是存在,所以能摄取之心本空,所摄取的境本空,这个时候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,就有办法舍离迷惑和痴乱的妄见,非已生当生,不是过去和现在已经生了。

诸位,过去、现在还是不生,也不是未来当生,当生是指未来,意思就是,不是过去有生,过去其实是无生,叫做已生。也不是现在有生,现在叫做方生。也不是未来有生,未来叫做当生。叫做已生、方生、当生,叫做三际都不可得,求其生相、生因,了不可得,所以这个当生是指未来,非已生当生,非过去、现在已生,也不是未来当生,因为一切法无生,亦复无因缘,何以故?因空,缘还是空,一切法本来空无自性,无所有,所谓生灭因缘,然后渐生、或者是顿生,都只是怎么样?斯皆是言说,这些都是只有言说,假相而说,都是戏论,毫无实义,因为渐生是一切法无生,顿生还是一切法无生,一切无所有,本自无生,所以无论是渐生,因缘渐生或者是顿生,这些都只是说说而已,戏论而已。

师父把它贯串一下,真如实理当中,没有能生之缘,也没有所谓灭去之缘,让一切法,其实本空,一切有为生灭本空,就像虚空之花不实在,眼睛有毛病,就看到了虚空华,眼睛正常的佛菩萨就见到一切法清净,能摄受的心,本来就空,以及所摄受的境还是空,用一颗没有能所的真如心,则能徹见,则能远离迷惑、痴乱和颠倒的妄见,万法本空本无生,不是过去生,不是现在已生,也不是未来当有生,因为一切法无生,是诸佛所说,亦复没有因缘,因为有空,缘还是空,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,一切无所有,所谓起因缘,次第因缘的渐生,或者是顿生,其实本不可得,无论是渐生、或者是顿生,斯皆,只是假名言说而已。这个都是戏论,都是毫无意义的,所以真正见性的人,是不会跟人家争论的,因为他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心性,就没有能所,他是不会有任何的火气,也没有任何的,他什么都是喜悦,譬如今天我如果到西藏,那看到西藏的这些藏人修行、持咒、念佛、乐器,或者是表演一些面具,我们随喜赞叹,这西藏的文化嘛,我们没意见,我们如果来到这个汉地的,看看大家认真念佛,或者参禅,一天坐十个小时啊,有的人禅堂里面坐十个小时、十二个小时,我们没意见,我们用一颗喜悦的心尊重随喜,或者我们到西双版纳这个地方,因为有汉语、有藏语,有巴利语系的,那么西双版纳这个地方有巴利语系的,三大系嘛,巴利语系的类似南传跟汉传的交界地,然后看到他们修内观法,修四念处,我们由于悟道的人心中充满着喜悦,我们没意见,没有看法,我们尊重,对不对?来到台湾,看到很多人修苦行、法会、水陆,或者是庙盖得很大,观光,我们也没什么意见,为什么?因为某些众生需要这种时空、这些表相的东西。

所以你契入了一切法无生的时候,你的心中的喜悦,走到哪一个时空,你都是那么地欢喜,那么地自在,为什么?你不会因为外相梗住你内心里面一种观念,所以懂得佛法的人,他一定懂得解脱自我,也绝对不会因为种种的相,这种种的相有时候会困扰某一些人,但是有智慧的人,他会用理性渐次慢慢…慢慢地去解决它,有时候智慧跟慈悲不能解决,就交给时间,时间是最好的解决的圣人,因为没有一种东西是时间不能解决的,你现在这些事情,二个起误会,现在马上要解决,智慧不能解决,用慈悲不能解决,二个梗在那种角度的知见里面,立刻解决就立刻会产生一种变化,所以最近很多人写了信件来,就是大陆写的信件,哎呀,这个男众说,我因为同性恋,我这个同性恋我觉得我的罪很重,我该怎么办咧,我也受过五戒,但是也犯了邪淫,可是我又是男众,又是同性恋,然后师父也是安慰他,同性恋不是什么大罪,但是它会障道,同性恋其实的角度跟男女还是一样,它还是欲的问题,男女的在一起还是欲望的问题,你这个同性恋,在佛教里面的角度来解说,佛在世,这种东西没有把它讲得到淋漓尽致,当然,律学里面,当然讲也是不允许的,所以我的回答跟他讲,同性恋不是什么大罪,但是佛的律学里面是不允许的,因为它会障道,同性恋的执著跟男女的执著是一模一样的嘛,有一个扮演男的,有一个扮演女的,男男爱、或者女女爱也是一样,男众跟男众的同性恋也是一样,他把另外一个当作是女的,把另外一个当作男的嘛,女女爱也是一样啊,另外一个也把她当作男的,诸位,同性恋从以前两千多年来,这个文化就一直存在,埃及也是,中国的古王的帝国也有同性恋,韩国也是,所以现在欧美各国更加地开放,那么在天主教的角度来讲,这是非常不允许的,讲得比较严厉的,可是在美国的法律来讲,现在的同性恋,又承认它,因此在佛教的角度来讲,同性恋不是什么大罪过,但是它是修行上跟男女一样的,会障道,还是会障道,我们只能这样讲。

【注释】“真实无生缘,亦复无有灭”:“真实”,真如实理。谓真如实理中,本无能生之缘,亦无有灭去之缘。“犹如虚空华”:如(就像)虚空之华,本无所有,唯翳眼所见。“翳眼”就是有病的眼睛。“摄受及所摄,舍离惑乱见”:“摄受”,就是能摄受,即(就是)能取,亦即(也就是)能取之心。“所摄”,即(就是)所摄受,所取,亦即(也就是)所取之境。此谓,若了能取之心以及所取之境,本自无所有,即得舍离一切迷惑痴乱之妄见。“非已生当生”:“已生”,指过去、现在已生。“当生”,指未来当生。这两句,就代表三际。此谓,一切法非过去已生、现在方生,或者是未来当生,于三际中求之,生相、生因皆了不可得,亦无有能生他法之因缘。“斯皆是言说”:谓生灭因缘及渐生、顿生等皆只是假名、言说戏论。

【义贯】“真”如“实”理当中,本“无”能“生”之“缘,亦复无有灭”去之缘;以正智“观一切有为”法,都空无自性。皆“犹如虚空华”,本无所有,唯翳眼所见。我们这个宇宙形成也是这样子的,由爆炸变成了有太阳、地球的九大行星,变成有动物跟植物,也都是犹如虚空华。若了能“摄受”之心“及所摄”受之境,本皆无所有,即得“舍离”一切迷“惑”痴“乱”之妄“见”。一切法“非”过去“已生”,现在方生,或未来“当生”,于三际中求之,生相与生因皆了不可得,因为万法都是空性,“亦复无”有能生他法之“因缘”可得,“一切”悉“无所有”,了无一法可得,所谓生灭因缘、渐生不可得、顿生还是不可得;渐生、顿生等,“斯皆”只“是”假名、“言说”戏论,毫无实义。

【诠论】本偈总颂一切因缘无生之深旨。最初,佛之所以说因缘生法的原因,是因为凡外妄执无因为能生起一切诸法,起有无之妄见,所以佛说正因缘生法以破其无因之恶见。无因的话就坏了因果法则了。大慧菩萨恐怕法众犹不了解缘生之义,所以特再问因缘之相。佛于是答六因二缘,二缘就是内缘、外缘,六缘(因)就是前面所讲的。生起诸法,并再斥邪计之缘生,最后归于令正观诸法缘生无性,连正因缘所生亦是空无自性,空无自性就是无生,而顿证无生。这个无生后面一定要加“不灭”,就是涅槃的意思,就顿证涅槃的意思。所以涅槃在哪里?涅槃在当下。万法本来没有任何的过错的,是因为你著、执著,因为你分别、过错,问题出在你那一颗没有智慧的心,问题出在这个地方。至此,无生之理既然彰显,真实之义已经显现,那么则生灭因缘,总如幻梦。

一个人佛法不用多,你了解一切有为法如幻梦的,那么就空无自性,就像幻梦,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就像做梦一样的,我们来到这个大宇宙当中,尤其短短的几十年,其实就像在住旅社一样,很快就要回老家了,死亡了,我总是告诉大家,万法其实没有东西可以执著的,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就像过客,宇宙的过客,缘起法,有了我们,有一天缘起,它一定会灭的,所以我常常说,人生实在是很可怜,为什么?才六十岁、七十岁、八十岁就死了,人啊如果有一千岁的话,可以做人生的规划,一千岁嘛,对不对?可是人没有办法活一千岁,人活几年就要死了,多可怜,想当初,这样十几岁的时候,才念高中,一下子念大学,再来念研究生,再来出家,好像恍如昨日,就像昨天一样的事情,现在讲起来,想起来,还是一样,可以联想到上高中的时候,理那个五分头,戴一个帽子啊,背一个侧面的包包啊,坐在公车的时候,这样……都可以想起来,大学的时候跑去听经闻法啊,然后寒暑假参加佛七啊,或者是斋戒学会,历历在目,就像在眼前,一下子,爸爸走了,妈妈走了,哥哥走了,这速度快到吓死人。

所以这个世间,你要是一直执著给自己这样心理负担,其实是最笨的生活方式,就是因为你体悟不出来,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所以不要给自己压力,给自己压力不是佛法,你拥有的东西其实都是虚幻的东西,那么这样知足、安祥、快乐、解脱、般若的智慧,这一颗就是摩尼宝珠,这颗就是我们内心最重要的东西,所以一个学佛的人,不是拥有外在的财富,拥有外在的财富是生灭的,要拥有内在那一颗摩尼宝珠,般若智慧,随时能用,你就是世间最大的富有的人。所以佛在此特地显示真实本无生灭,不假因缘,因为一切生灭因缘,都是言说假名,毫无实义。

【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:世尊,惟愿为说言说妄想相心经。世尊,我及余菩萨摩诃萨,若善知言说妄想相心经,则能通达言说、所说二种义,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以言说、所说二种趣,净一切众生。】

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:世尊,惟愿…但愿世尊为说言说和妄想相,言说相和妄想相二个有什么关系?它的真义是什么?心经,不是那一部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“心”是心地,“经”就是法门,这种叫做“心要”,“心”就是最重要的,“经”就是法门,叫做“心地法门”,心要的法门,惟愿世尊,说言说、还有妄想相,言说相还有妄想相它们的关系,还有最深的、究竟的义理,这种心地的法门,心要的法门,这不是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世尊,我及余菩萨摩诃萨,若善知言说相和妄想相,这种心地法门,因为经典叫做法门嘛,则能通达言说,“言说”是能言说,还有所说,这二种义理,能说和所说二种义理,都知道它是空性,便疾得阿搙多罗三藐三菩提,以不著言说,我们众生都是著于言说,所以人家骂你一句,你会痛苦不堪,就是著于言说,著于言说你的妄想就一直起来,那么心生不满,内心里面有妄想,言说就脱口而出,所以因为先有妄想为因,妄想就会产生种种的恶口,或者是种种的言说,以言说、所说二种真实义趣,“真实义趣”就是无生,能净除一切众生的妄想,所以佛陀说法,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后面这四个字,这五个字“净一切众生”,就是净除一切众生的妄想,叫做“净一切众生”,因为它写得太简单了,这一句话最后这五个字可是非常重要,你学佛,重点在哪里,学佛,重点在净除一切妄想啊,要不然,你学佛要做什么?过滤这种种的妄想,烦恼越来越少了,你走对路了,妄想越来越少,你走对路了,所以“净”就是净除,除掉一切众生的妄想,佛陀说法最重要的目的,就是净除一切众生的妄想。

【注释】“言说妄想相心经”:“心”,就是心要、心地。“经”,就是契经、法门。因佛在前面偈中,最后说:“斯皆是言说”,所以大慧菩萨有此一问。“通达言说、所说二种义”:“言说”,能言说。“所说”,所言说。“二种义”,二种法之义。“净一切众生”:就是净除一切众生之妄想。佛陀说法最大的目的就是这个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:世尊,惟愿为”我等宣“说言说妄想相”之“心”地法门(“经”)。“世尊,我及”其“余”诸“菩萨摩诃萨,若”能“善”了“知言说妄想相”之“心”要法门(“经”),“则能通达”能“言说”及“所”言“说二种”法之真“义”,就是真实义,而知能铨所诠皆起于妄想,便能“疾”速证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以此自利,并可“以”能“言说、所”言“说二种”真实义“趣”而“净”除“一切众生”之妄想,以利他。

【诠论】前面佛在偈中说:“斯皆是言说”。大慧菩萨已领会言说无实,乃是妄想所现之相。体悟了这一句话有什么好处?体会了言说无实有什么好处?好处可多了,你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痛苦不堪,你也不会因为人家赞叹你,因为赞叹是言说,你痛苦不堪,你欢乐不堪,欢乐得不得了,地心像没有引力,你也不会因为人家一句毁谤你的话,因为你了解,言说无实,空无自性嘛?也不会耿耿于怀,三天三夜睡不着,学佛学那么久了,对不对啊?抵挡不住人家一句恶言,那哪里有办法修行?你对佛恶言相向,百千万劫佛都不会动到一个念头,他知道语言相是空无自性的,没有实际的,所以体会到言说无实,空无自性,有什么好处?你绝对不会因为别人的语言好跟坏受到影响,所以,在座诸位!你的生命不可以绑在别人的语言里面,这样,你便是一个被支配者,这“被支配者”,换句话说,你是言语,语言的奴隶,人家一句话可以让你像升天,人家一句话让你痛苦不堪,诸位,佛已经领悟到言说无实,所以你骂佛,百千万劫,佛如如不动,言说无实的东西,言说要显义,但是因为一般众生功夫,还没有到这种功夫,因为我们还是要讲,柔软语、佛语、智慧语、慈悲语、喜舍语,还是要这样讲,因为不是大家,每一个众生都成佛了,他还没有这种功夫啊,因为一切众生都著于语言妄想相啊。

接下来。然而言语(那个语言)与所说者,能显第一义心,第一义心,就是它的道理,为何称为妄想呢?所以请问妄想相心经。之所以称为“心经”的原因,是因为妄想与言说,俱不离心,所以称为“心经”——就是心地法门。所以修学佛道、讲经说法,要依义不依语,你看,佛一句话就戳破了,你要听经闻法,不可以依语言,要依语言所显的义理,所以今天在座诸位,你今天听经听什么?是听那个义理,精华、义理,这个“义理”是什么?你内心世界的般若,与你心灵世界的般若相应,你就懂得会听法,所以佛经里面有一句话,说,善说法者必须碰到善谛听者,哎呀,这一句话,一针见血啦。善说法者就是你很会讲经说法,可是你还要碰到底下的根器很利的善谛听者,他很会听经闻法,能抓住义理的重点,善说法者如果没有碰到善谛听者,这样就白忙一场了,那就是多余的了,所以善说法者没有碰到善谛听者,都是闲言语啊,因此,依义不依语,“语”是语言、音声相,“义”是深入的义理,所以在座诸位,佛法如果不落实到能用在生活上的方面,那么佛法就失去意义了,佛法这个真理就变成玄学了,佛法既现实又超越,既超越又现实,佛法的真理是可以用在食衣住行、行住坐卧,任何一个时空的,它的伟大就是既现实又超越,既超越又现实,问题是需要一点时间来熏习啊。

462页。【佛告大慧: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。大慧白佛言:善哉世尊,唯然受教。佛告大慧:有四种言说妄想相,谓相言说、梦言说、过妄想计著言说、无始妄想言说。相言说者,从自妄想色相计著生。梦言说者,先所经境界,随忆念生,从觉已,境界无性生。过妄想计著言说者,先怨所作业,随忆念生。无始妄想言说者,无始虚伪计著过自种习气生。是名四种言说妄想相。】我们一一来解释一下。佛告大慧,谛听谛听,“谛听”就是好好地听,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,好好地冷静,好好地思维。大慧白佛言,善哉世尊,唯然受教,不是像现在,唯然不受教,讲了老半天跟你抬杠,唯然受教。因为佛不在世了,你讲的我不一定要听,那么信仰的力道就不够大,就不会依教奉行,那么这个善哉世尊,唯然受教,这个就是承受佛语,那么,信心具足,这个是唯然受教没那么简单的。

佛告大慧,有四种言说妄想相,哪四种呢?谓一、相言说,二、梦言说,三、过妄想计著言说,“过”就是别人对不起我,就是种种过恶,“过”就是过恶,计著言说,前面三者是末,最后一个是根本,无始妄想言说,就是从无始以来它就有言说的妄想,这个是根本,前面的相言说、梦言说、过妄想计著言说,前三是末,那么这个是根本,“无始妄想言说”这是根本,意思就是,我们这个言说,从无始以来,它就培养好的,所以有的人今生今世,出生以后,不太会讲话,他不善于表达。可是有的人他就很会讲话,但是很会讲话的人,他要用对地方,第一、相言说者,什么叫做相言说呢?从自妄想色相起自共相计著生,生起言说,从自己的心中妄想色相,自己心中的妄想色相,看到一些色相就安排一个名词,所以平常每天在讲话,一定要讲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,言之有物嘛,对不对?所以我们从内心里面妄想攀缘这个外在的色,把这个色法安排一个名相,我们的生活统统是讲这个,某某人怎么样……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,你离不开这个啊,起自共相计著,不是著于自相言说,就是著于共相言说,所以有种种言说。

第二、叫做“梦言说者”,梦言说,“先”就是先前,所经历的种种境界,随自心的忆念而在梦中生起种种的言说,在梦境里面自言自语,但是,从梦中醒过来的时候呢,怎么样?境界无性生,了解境界是不实在的,虽然境界不实在的,太多人就会说,师父啊,我昨天梦到什么呀,梦到什么,这个代表什么啊,就常常探讨那种梦境,周公解梦,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梦境都很好奇,都常常来问师父,我梦到的这个到底是什么含义?在佛的《阿含经》里面讲,最吉祥的梦,二种梦,一、就是梦到佛、法、僧,如果你的梦境当中,常常见到阿弥陀佛,或者是你到某一个地方参加听经闻法,或者梦到哪一个法师,就像大陆很多人都说,他梦到师父,现这个僧相,那么这个是非常好的。第二个梦到月亮,这是证果的前兆,就是这个人修行到一个断见思惑,或者是断见惑,或者断思惑,他一直契入的时候,他会见到月亮,月亮就是表示圆满,他的心就渐渐见到月亮,这月亮它会重复地出现,而且月亮越来越亮,越来越亮,这是《阿含经》讲的梦到月亮,明月是证果的表徵,这是证阿罗汉果,他就梦到月亮,那么,境界不实无性,“无性”就是诸法空无自性,但是虽然是从梦境过来,“从觉已”就是从梦中醒过来,了境界,是不实在的,空无自性,但是也在记忆当中,有种种的梦境,讲他梦里面的境界,也有种种的言说。

第三叫做“过妄想计著言说”,“过”就是过恶,也就是别人对我所做的过恶,意思就是别人对不起我,先怨,“先怨”就是以前的冤家,这个仇人所作的业,哎呀,他太对不起我了,这个随忆念生,随着存在的记忆,“念生”就是时时刻刻恨心难消,化作语言,抱怨不停,差不多整个村庄的人都知道,所以在座诸位,这个就是很可怕的一种心态,厨房啊!若碰到一个说,哪一个厨房,哪一个人得罪我了,这个人一直讲,一直讲……把这个厨房讲到,喔!分裂得不得了,恨心难消,化作语言,抱怨不停,叫做“先怨所作业,随忆念生”,所以在厨房没有很大的修养,不行。今天的菜要加多少香菇啊,加了以后,我就叫你不要加香菇。今天的菜油炸,我就叫你不要用油炸的。那个菜哪里买?你不会自己去买?这个厨房就是像战场一样的,对不对?厨房啊又有内火,又有外火,外火,瓦斯正在烧啊,又内火,一下子就干起来了。所以你常常听到的,厨房就大小声了,那就是这样子,这碰到一些是非的人,叫进去厨房,这个厨房就很麻烦,所以在厨房里面懂因果的人啊,外火已经在点了,内火不要再点燃,所以这句话叫做“过妄想计著言说”,意思就是别人对我所做的过恶,这个先前的冤家,这个仇人记上一笔所作的业,我就恨心难消,随意念生,随着忆念,就起那个恨心。

在座诸位!你一定要学会这种功夫,谁得罪你,因果会乔(调整),会帮你调整得好好的,天欺人欺,因果不欺啊,你这句话要背起来,你要安然、要自在,实在没办法,求求观世音菩萨,有某些东西你实在没办法去解决,那个人实在可恶至极,你也知道,可是走法律,旷时废日啊,要不然你也不能去枪杀他,枪杀他要抓去关啊,判死刑,在台湾杀人者死啊,那这该怎么办呢?这就没办法啦,所以我们的恨一定要慢慢地疏导,也许是我前世欠他的,也许是我前世对不起他的,这样用更宽广的角度来慢慢一天、一天解开,要不然那个恨心难消又化作语言,那个语言里面讲一次抱怨一次,加深了坏的印象,讲一次抱怨一次,到最后,这可恶了,干掉你,唉,这真是……那就越来越强烈的恨意了,你看啊,佛知道所有众生的毛病,众生所有的毛病逃不掉佛的慧眼,没办法的。

第四个叫做“无始妄想言说者”,这无始以来,这个第八识含藏的虚伪的种种言说计著,换句话说,这是先天的,先天性的,无始以来,我们第八识就含藏有虚伪的言说相,这种种的计著,不是今天,是无量劫来存在的一种过谬,一种错误,“自种”就是自起言说戏论这个种子,无量劫来就存在叫做“自种”,自己起言说戏论这种种子,这种习气,“习气”就是八识田中的无明的种子,习气而生起,而起现行,所以有的人一出生就很会讲话,很会表达,有的人就哑口无言,不善于表达,是名四种言说妄想相,这叫做四种言说的妄想相,离一切言说,就入第一义心。

【注释】“从自妄想色相计著生”:从自心中妄想,而对色相起自共相之计者,因而生起此种言说(相言说)。“先所经境界,随忆念生”:先前所经历之种种境界,随自心之忆念,而于梦中生起此等境界。“从觉已,境界无性生”:从梦中醒觉过来后,梦中种种不实的境界,虽了无自性,然亦得忆念彼等梦中境界,而生此种言说(梦言说)。那么师父碰到最多了,每个信徒都梦到什么,梦到什么,然后梦到什么,就一直来讲给师父听,师父这个代表什么呢?我说我怎么知道代表什么?我都跟他回答,白天已经在做梦了,晚上那个做梦是梦中梦啊,白天我们活着,已经在做梦了,你晚上那个梦中梦,还在解梦,我又不是周公,我是慧公上人呐,这差很多啊,这个差太多了,是不是啊,所以说我又不是周公,我怎么知道你那个梦的到底代表什么呢?

“过妄想计著言说”:“过”,就是过恶、过咎。指他人对我所作之过恶。恨心难消。“先怨所作业,随忆念生”:“先”,就是先前。“怨”,就是冤家仇人。你这辈子过去一定有你恨的、讨厌的人,不敢说恨讨厌的人一定有,现在我们一笔勾消,请归零这样子,请归零这样子你的心就是圆满,零就是圆满,诸位,零就是这样写的(0),零(0)就是这样,请归零,请归到圆满的无相,零就是圆满,请归零,每天早上睡醒的时候请归零,请归零,没有任何一个冤家,一都不行,零点一的恨都不行,哎呀你日子好过了,有的人听经闻法以后太感谢师父了,他本来要骂他一顿或者动刀动枪啊,后来听了,好,师父讲的了,看在师父讲经说法的面子,我给他面子原谅你,恨没有了,日子也过得好了,气色也慢慢改变了,怨就是冤家仇人,谓由于忆念先前之冤家雠[1]人,所作恼害于我之业,随其心之忆念分别彼等事,而生此种言说(过妄想计著言说)。

在座诸位!世间人很难放下这一关:恨,很难,我从小活到大,被这两个兄弟这样杠起来,哎呀,两个兄弟还是……有的姐姐不原谅弟弟,有的弟弟不原谅姐姐,我们从小看到的,这个恨,很难很难,但是学佛的人不应当有恨,师父已经重复讲了,应当用理性来解决问题,而不是用恨,诸位,恨是恶业再加上恶业的,为什么恨是恶业再加上恶业,事情已经发生了,已经一次恶了,对不对?恨就是输掉两次了,心中就是双重的恶,就是恨啊,事情已经发生了,你不认命,不去接受它,再加上一层恨就两种痛苦啊。所以恨一个人是生命当中输了两次啊,有一个人,以前他很讨厌我,然后就是,经过了好几年,三年、四年,慧律法师,我很恨你,你知道吗?我说,不知道,我恨你四年了,我不知道呢,对不对?他恨我四年,我说,我没有,我从来不恨你呀,你这四年怎么过的,就是很痛苦啊,那你得到什么?没有啊就是得到痛苦,那你为什么要恨,作不了主啊,我看到你就很讨厌,我说哪一点得罪你啊,他不知道,莫名其妙的。

是不是我讲经说法太多人了,还是看我太可爱引起你的嫉妒,你讲一个理由嘛,他说你讲经说法,你为什么不按传统,我说,传统的话,登台一讲经,大家后面一半、三分之二睡着,为什么一定要传统,那种老僧入定法的演讲?你演讲这样样自己编?我也没有自己编啊,我传统里面有文化,文化里面有幽默,幽默里面有传统啊,都不太欣赏我这种演讲的方式,他因为不能接受我这种演讲的方式,对不对?我说,那你,好嘛,那就老僧入定:打开第几页,告诉你,四分之三统统睡着了,大陆有一个人来到我这儿,他说,师父,不晓得为什么,人家都说你《六祖坛经》讲得不错,我一放那个光盘就睡着了,我只要一听到你讲经就睡着了,我说你这种功夫,三昧的功夫,不是三、二天养成的,在听慧律法师讲经能睡着的没几个,你这个算是大成就者,我没有听说过,听我讲经可以睡得着的,你太厉害了,真的,你真的太厉害了。

“无始虚伪计著过自种习气生”:“过”,就是过谬。“自种”,自起言说戏论之种子。此谓,此为从无始世来,第八识中所含藏的虚伪计著、过缪的自起言说戏论之种子,熏成习气,而生现行。

【义贯】“佛告大慧: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”,我“当为汝说。大慧白佛言:善哉世尊,唯然受教。佛告大慧:有四种言说妄想相”,所“谓”一、“相言说”,二、“梦言说”,三、“过”咎“妄想计著言说”,四、“无始妄想言说”。第一、所谓“相言说者”,为“从自”心中“妄想”而对一切“色相”起共自相之“计著”,因而“生”起此种言说,是名为相言说。诸位!相言说就是生活的三分之八十都是相言说,你知道吗?生活的三分之八十统统是相言说,看到什么相,我们每天讲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都是相言说。第二、“梦言说者”,为“先”前“所经”历之种种“境界,随”自心之“忆念”,而于梦中“生”起此等境界,随后“从”梦中醒“觉已”,犹执著梦中所见种种“境界”,不知其不实如幻,了“无”自体“性”,以不了此,因而“生”此种言说,是名为梦言说。第三,所谓“过妄想计著言说者”,为由忆念“先”前之“怨”家雠(chóu仇)人“所作”恼害于我之“业,诸位,动念就是业,随”其心之“忆念”分别、而“生”此种言说。诸位,心中有恨,一直讲,又更加地恨,那个业就越强,每讲一次的恨又增加心中的一种业,讲也产生业,恨也产生业,就一直讲一直业,所以,师父说:恨是生命输掉两次叫做恨,生命当中输掉两次的人就是恨,恨是全世界最愚痴的人,你恨别人,别人不知道,苦的又是自己,对不对?没有意思的,是为过妄想计著言说。第四,“无始妄想言说者”,为从“无始”世来,第八识中所含藏的“虚伪计著、过”缪的“自”起言说戏论之无明“种”子,熏成言说戏论“习气”,而“生”现行。故(所以)起种种的言说。“是名四种言说妄想相”。

【诠论】简单说,简言之,“相言说”是计著色相而起的言说;众生总是见相、著相,即起言说相。所以在座诸位,光这相言说,即包括了无法中的相、名、妄想三种:外见诸相,内起妄想,而起诸名名就是名相,、言,言就是言说,所以“相言说”即是一切言说的总称。

这里还附带一下,你注意看看众生,众生在那边讲三个钟头,没有一句中的,没有一句是般若的语言,世间人聚在那边大吃大喝三个小时,浪费三个小时,五个小时,你注意听听,没有几句是有营养的,也没有任何的意义,我们的生命就在讲电话当中溜走了,我们的生命,我们的时光,就在这个无聊的语言当中溜走了,所以真正会修行的人,要尽量避免这些无谓的语言或者没有意义的言说,同时对道业也没什么帮忙,世间人在讲话当中,已经浪费非常多的生命。有一个爸爸,他的女儿一个月讲多少电话费,你知道吗?讲了四万五千八百多元,讲手机啊,他爸爸气到实在不行,她爸爸一个月才赚几万块,我这个女儿回来就是一直讲、一直讲那个手机啊,尤其现在这个手机又方便,传简讯、玩这个网路、电脑,统统一机搞定了,四万多,四万五千多,她的爸爸一下子就把那个手机把它取消,结果它的女儿怎么做?告他!他女儿告爸爸啊,告爸爸,女儿告爸爸,说这个爸爸怎么样怎么样不对啊,这个爸爸就很感慨了,说,现在养儿育女,你别想要说她要孝顺。

有一个小女孩,现在的小女孩很...因为教育的关系,台湾的教育就是要Love  education,要爱的教育,台湾的教育,哪一个人敢打,哪一个老师敢碰学生,没有老师敢碰学生的,动不动就告。有一个爸爸叫女儿,说女儿啊,那女儿才八岁,女儿八岁,他说,女儿,你去帮爸爸买一瓶酒,结果,他女儿不晓得当时在想什么,爸爸叫她买那一种酒,她去的时候,随便买一下,她心不在焉,也不懂和爸爸在讲什么,所以去买一瓶回来,爸爸就跟她讲说,我在讲你有没有听,我叫你买的酒不是这一瓶啊,这个女儿怎么做你知道吗?这个女儿告爸爸,八岁喔,八岁的女儿告爸爸,所以我现在都想好了,这个徒弟千万不要告师父,徒弟告师父,单金取消,没单金就对了,你如果告我,你告我,单金全部取消,怎么能这样做呢?对不对?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的问题,八岁小女孩告爸爸,这个没听过的,现在的人,你看,台湾这种教育碰都不能碰,好像皇帝一样的,皇后一样的,真的是,那爸爸就讲了一句话,就是说,哎呀,宠坏了这个女儿,宠坏了。

“梦言说”是计著梦中事而起的言说;“过妄想计著言说”是计著他人对我的怨害而起的言说。这三种是末,最后一种,无始妄想言说,则是根本,本末相依,都叫做“言说妄想相”。若离妄想,即无言说;无言说处,即第一义心;第一义心者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

【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,复以此义劝请世尊:惟愿更说言说妄想所现境界。世尊,何处、何故、云何、何因、众生妄想言说生?】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,复以此等妄想言说相,妄想相和言说相之义来劝请世尊,因为众生都死在这一关,众生一定死在这一关的,不是死在言说相,就是死在妄想相,一切众生就死在这两关的,没有一个众生可以脱离言说相、妄想的,一切众生都死在这两关,惟愿更说言说相、妄想相所起的现行境界之相,世尊,“何处”就是从何处而生言说,而生妄想,为何缘故而有妄想、言说相,“云何”为什么有言说、妄想相,到底是什么原因?就是何因?而令众生有妄想、言说的产生?

【注释】“所现境界”:所起的现行境界之相。“何处、何故、云何、何因”:从何处产生妄想、言说相、为何缘故、云何、及由何因缘。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,复以此”等妄想言说之“义,劝请”于“世尊:惟愿”世尊“更”为我阐“说言说妄想所”起“现”行“境界”之相:“世尊”,究竟是从“何处”而有言说妄想相、为“何”缘“故”有言说妄想相、又为什么“云何”、有言说妄想相,及由(到底是)“何因”,有言说妄想相,而令“众生”有“妄想言说”的产“生”?

【佛告大慧:头、胸、喉、鼻、唇、舌、齗(龈)、齿,和合出音声。】

【注释】“齗”:这个“齗”就是所谓的牙根肉,同“龈”。【义贯】佛告大慧:我们为什么有言说妄想相呢?因为依(有)“头部、胸部、喉咙、鼻子、唇部、舌头、齗牙龈、牙齿”等处为因缘,再来,与风息“和合”因为要有风啊!就是我们的呼吸,风息“和合”而“出音声”。而出的音声。诸位!这个还得讲到果报,有的人,他的讲话大家都非常爱听,因为他生生世世修那个赞美,赞叹别人的优点,生生世世不造口业,有的人那个音声就很糟糕,一讲的话,哎呀,那个音声连苍蝇都飞不起来,“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讲,打开466页”(师父用沙哑憋气的声音),就是快死掉了,就跪请师父,你不要再讲了,你静静地就好,我给你磕头,你再讲,我给你供养一万,再讲,供养一百万,就是你不要开口,很惨的,有的人的音声就完全不行。

【大慧白佛言:世尊,言说、妄想,为异为不异?佛告大慧:言说、妄想,非异非不异。所以者何?谓彼因生相故。大慧,若言说妄想异者,妄想不应是因;若不异者,语不显义,而有显示,是故非异非不异。】

这一段要注意听,要不然一下子还反应不过来,说大慧白佛言,世尊,言说跟妄想到底是不同,“异”就是不同,还是相同,为异?到底是不同,为不异?“不异”就是相同,到底是不同还是相同?佛告大慧,言说跟妄想,不能讲不同,也不可以说相同,那个第一个“非”字就是不可以说,不可以说是相同,非异非不异,不会很难理解的,“非异”就是不可以说是不同,“异”就是不同,“非不异”也不能说它是相同,“不异”就是同,不能说不同,也不可以说是相同,所以者何,谓彼因生相故,“彼”就是彼妄想,彼妄想为因而生音声言语之相,言语之相就是果,彼内心因为有妄想为因,而想说话,而生音声,因为想说话,有音声的果相,谓彼因生相故,谓彼妄想为因,而生言说的音声相的果,所以这二个是有息息相关的。

大慧,如果言说与妄想,言说与妄想异者,如果说言说跟妄想是两种不同的东西,那么,妄想不应是因,妄想不应当是言说的因,“因”就是言说的因,因为内部有妄想,想说话,才发之语言,所以妄想不应是言说的因,就是说,如果说,言说跟妄想是不同的,那么都没有关系的,那么妄想不应当是言说的因,若是相同,那相同就更糟糕了,语言是有音声的,那么我们的妄想是无明的心,无明心是没有形相的,“语不显义”是什么意思?“语”言语如果同于无形的妄想心,那就更糟糕了,就语不显义,为什么?“语”如果同于无形的妄想心,语根本就没有办法显义,因为妄想心是无形相的,言语是有音声的,而无明是无形相的,所以说,语不显义,“语”这一句话,它写得不够详细,语言如果就像妄想一样,“不异”就是相同,若不异就是语言跟妄想是相同,那么就糟糕了,语言跟妄想相同,妄想是无形相的,那么这个“语”就无法显出这个义理了,相反过来的,但是所有的言说实在是有能全能显,表示心意与义理的作用,言说实在是有诠显、诠释义理,表示心意和义理的作用,“而有显示”就是语言确实能够显示义理,能全释义理啊,所以它跟我们的妄想是不一样的,如果同也不对,异也不对,是故言语跟妄想不能说是不同,也不能说是相同,不能说是异,也不能说是不异。

我再把它贯串一下,大慧白佛言,世尊,言说和妄想到底为异为不异呢?佛告大慧,言说与妄想,不能说异,也不能说不异,所以者何呢?谓彼妄想为因,是因为有妄想而生言语的音声相,大慧,如果言说相与妄想是不同,那么妄想不应当是言说为因,妄想不应当是言说,因为内心有妄想,想说话才产生语言,所以如果是不同,那么当然妄想不能是言说之因。好,现在讲,如果就算相同,那相同就更糟糕了,语言跟妄想是相同,那相同就是无形相了,所以语言若同于妄想就无法显义,可是语言不同于妄想,语言是有显示义理的作用,表示心意与义理的作用,所以言语跟妄想,不能说异,也不能说不异,这样听得懂吗?够简单的嘛,所以说,脑筋放清楚,就够简单的。

【注释】“言说、妄想,为异为不异”:言说与妄想二者,是相异,还是不相异。“不异”,即(就)是同。“谓彼因生相故”:“彼”指妄想。“相”,指音声相。谓以彼妄想为因,而生音声相之果。就是内心有妄想,想说话才发之于语言,所以妄想是因,若言说,妄想不同,“异”就是不同,内在的妄想不应当是语言的因。“若言说、妄想异者,妄想不应是因”:一定是不同。若言说与妄想定是异者,则(那么)妄想不应当是言说之因。因为有内在妄想的因才有言说的果相,因为因与(跟)果必(一定)是同类,若不同类,而(则)决定不同,必定不能成为因果之间的关系。如稻种可以出稻,麻可出油;但是橘种决不能出稻,沙决不能出油,以因与果一定然互异故。不同,是故妄想与言说既然成为因果关系,则二者并非决定相异。(因此可说,言说性即(就是)妄想性,以言说从内心妄想中来的。)

“若不异者,语不显义”:若言说与妄想定是不异,相同,那二种如果说,语言跟妄想都是无形相的心,那么就麻烦了,那么言说与妄想即应当就为(同)成同一个,如是则言语不能显示(表达)心中之意:因为言语已经成为如同妄想,那妄想是无形的,怎么显义呢?因为既然都是妄想,语言跟妄想是同一个,那么因为都是妄想,妄想只是无明,言说既是无明,无明是无形象的,又不是语言,怎样(怎么能够)显示或表达任何有意义之事?更何况能显示或表达义理?“而有显示,是故非异非不异”:而言语实有能诠显、表示心意及义理之作用,要不然男众怎么表白对女众的追求,对不对啊,就是这样子啊,是故不可说言语与妄想是一而不异。是故,言语与妄想非一、非异。“不异”,即(就)是一,也就是相同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白佛言:世尊,言说”与“妄想”二者,“为”相“异”,抑就是或,抑“为不异?佛告大慧:言说”与“妄想”二者,“非异”亦“非不异。所以者何?谓”以“彼”妄想为“因”,风在为妄想的因,而得“生”出外在的言语(语言)音声“相”之果“故。大慧,若言说”与“妄想”一定是不同“异者”,则“妄想不应是”言说之生“因”,(以因与果应是自类,不应定然互异)所以言说与妄想不是异就是(非异);“若”言说与妄想为“不异者”,“不异”就是同,则二者成为同一个,那就更糟糕了,如是,则言语就变成妄想,无形的妄想,则言“语不”能诠“显义”理或者是心意。(以二者若同,那么言语跟妄想是一同的东西,妄想是无形相的,无形相怎么诠释义理呢?(则言语便成妄想,)妄想怎能诠显义理呢?)然“而”言语实“有”能诠“显”表“示”义理及心意之作用,因此言语与妄想实非一(非不异)。“是故”,言说与妄想“非异非不异”(非一非异)。

说:佛法啊,听佛法头脑还要有点灵光,转过来了,然后有的人听经闻法,听到最后,就非一非异,然后就说,《楞伽经》讲的“非一非异”,所以交代一个重点,然后师妈诵经也是这样,我问她说,师妈,这《弥陀经》是念什么?舍利弗又舍利弗还是舍利弗,最后还是舍利弗啊,反正也搞不清楚状况,所以懂的人脑筋转得够快,智商够高,反应也快,那没有办法的人,就听听,结缘的,将来做出来的时候,那么你再好好地再看一遍,我总不说等你开悟以后再继续讲下去,对不对?等你开悟以后再继续讲下去,讲到死也讲不完了,所以你悟不悟,都要前进,每天都要订个二十页到二十五页,今天的目的已经达成了,太好了。

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一齐念: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;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!好!下课!(未完。)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》01-76( 一、二目录 )(未完)

楞伽经 77:你若动到“我很有修行”的念头便落入我见,就变成凡夫

楞伽经 78:如果你通达无我的道理就不会有什么动怒,反而很同情他

楞伽经 79:佛道就是忍辱的功夫,忍不下来就落入生灭,忍得下就见到清净自性

楞伽经80:因跟缘跟果没有死板的界限,有角度互换的时候,我们不是永远的主人

楞伽经81:别人演哪一出戏你管不着,重点在我们自己有没有妄想心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短视频目录(20180829)

妙法天籁音 万佛名经01-35全 妙印法师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圆觉经》讲座 目录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》01-76 ( 一、二目录 )(未完)

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-18目录(全)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